技術文章

2025.10
20

微細孔放電加工(Drilling EDM)在汽車產業的角色

微細孔放電加工(Drilling EDM)在汽車產業的角色

在當今汽車製造環境中,車廠面臨更輕量化、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可靠的車輛設計與製造需求,同時要因應新材料、嚴格公差與快速生產週期的挑戰。微細孔放電加工(Hole Drill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, EDM)正逐漸成為推動這些轉變的重要製造技術。 


微細孔放電加工是什麼

微細孔放電加工使用空心或管狀電極(常見為鎢、銅或石墨材質),在導電工件中建立極細直徑且深度可觀的精密孔洞或通道。相比傳統鑽孔,不需機械切削接觸工件,而是透過放電於介質液中產生材料移除。此方式可達到孔徑從 0.06 mm 等級起、長深比可達 10:1、20:1 乃至更高。


為何在汽車產業中極為重要

  • 應對硬化或先進材料:汽車零件越來越多採用硬質鋼、鈦合金、高強度合金等,可利用微細孔 EDM 加工這些傳統切削難以處理的材料。 

  • 微精度孔洞需求增多:燃油噴射器噴孔、液壓/氣壓控制通道、冷卻與排氣微孔等都需要極高精度與微小孔徑。 

  • 複雜幾何加工能力:可於斜面、內腔、曲面上完成孔洞加工,這些都是傳統鑽孔難以實現的。 

  • 表面品質與一致性佳:由於無切削力干擾,孔壁無毛刺、尺寸穩定,是確保下游裝配與功能的關鍵。 


關鍵汽車應用範例

  • 燃油噴射器噴孔:噴孔尺寸小、形狀精密、孔壁一致性要求高。

  • 液壓、煞車、轉向系統中的微通道:可透過微細孔 EDM 製造高精度流體通道。 

  • 冷卻與通風系統:尤其在電動車、渦輪增壓器以及電池模組中,微細通道孔洞的需求提升。 

  • 模具與工具製造:汽車零件模具中常見微通道或散熱孔可透過此技術實現。


傳統鑽孔 vs 微細孔 EDM 的比較

項目 傳統鑽孔 微細孔放電加工(Hole Drilling EDM)
材料去除方式 機械切削,電極與工件有物理接觸 無接觸、透過電火花腐蝕介質中金屬
工具磨耗/破損 在硬化材料上工具磨耗快、破損風險高 因無切削作用、電極磨耗/破損較低
孔徑 & 長深比 孔徑與深度受工具強度與排屑能力限制 可達極細孔(0.06 mm 起)與高長深比(如 10:1、20:1)
材料適用性 對高硬度、難加工材料有限制 適合硬化鋼、鈦合金、高強度合金等導電材質
表面品質/後加工需求 常有毛刺、刀痕,需後續修整 無毛刺、尺寸穩定性高,後加工需求低

未來趨勢

隨著汽車產業的電動化、輕量化及材料創新,微細孔 EDM 的角色將持續擴大:

  • 電動車(EV)散熱通道:電池模組、驅動馬達散熱孔洞需求提高。

  • 智慧製造整合:與自動化、人工智慧電極路徑優化、CNC 監控整合。

  • 先進材料挑戰:更多高強度鋼、耐熱合金、複合材料被運用,微細孔 EDM 需求提升。

本網站使用cookie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。 如果您繼續瀏覽本站表示您同意。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此內容,請詳閱 使用和免責聲明,謝謝。

我同意
詢問